《海外华文教育》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对“十四五”期间高校国际交

 
来源:海外华文教育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1
 

2020年,物理空间的阻隔使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迫使我们无论从交流形式上还是合作内容上都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后疫情时代世界高等教育的变革。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早已不可逆转,经过前30 多年的摸索,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然全面融入了全球化浪潮,致力于在国际高等教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凸显大国担当。2017年国家从战略定位上将国际交流合作作为高校的第五大职能,是大学建设理念的创新和发展。高等院校应主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坚持教育国际化战略指导“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积极参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1 “十四五”教育国际交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 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经过20年的规模引进和高速增长,“十四五”期间势必需要内涵建议和沉淀期,某些项目招生过度迎合市场,部分专业存在低效重复的现象,仅2018年教育部依法终止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就达234 个[1]。未来五年,要进一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聚焦提质增效,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1.2 来华留学教育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工笔画2.0 时代”,加强国际人才来华留学工作,提升海外青年一代对中国的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是服务“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设的必然要求。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 万余名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 个省的1 004 所高等院校学习[2],来华留学规模快速增长的背后,一些地方高校硬件基础薄弱、课程体系不完善、制度建设缺失、师资力量不足,大大降低了来华留学的满意度。

1.3 出国留学教育

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处于历史最大规模的留学浪潮中。世界对我国教育市场的依赖,推动着学生和教师交流的频繁深入。一方面,西方大国对中国留学生的意识形态渗透加剧,从传统的课程讲授式向时尚、美食、社交软件等非传统模式转变,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传播力;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中国威胁”之名对我国部分院校和专业进行签证限制,留学人员面临日益严峻的签证审查和入境检查。

1.4 海外华文教育

中国大学已在162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41 所孔子学院和1 170 个孔子课堂,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才培养也从80年代的仅有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四所大学,发展到今天的107 所国内大学开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3]。近年来民族主义抬头使得华文教育在海外遇冷,面对新形势,2020年由中国知名高校、相关企业、教育文化社会组织发起成立了“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在孔子学院总部基础上成立“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转由基金会和合作中心继续支持和服务海外华文教育。

2 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十四五”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形成国际合作和对外竞争的优势,通过增强创新能力,培育新型战略型产业,优化经济结构。这首先需要有充沛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储备,而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简·奈特(Jane Knight)在1994年将学界对国际化的认识划分为:活动、能力、精神气质和过程[4]。她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为,是在院校和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目的、功能和供给中融入国际、跨文化或者全球化维度的过程,它为知识经济全球化提供知识并输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5]。目前国内学界比较接受的有舒志定提出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三层次系统说,即高等教育认识-信念系统、结构-功能系统、规范-运动系统,他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大学教育面向世界,以具体多样的高等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吸收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为核心,以完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和高等教育体系为目的[6]。

目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培育创新源泉、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一环。以长三角区域为例,共有8 所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27 所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约占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总量的25%。其中,31 所已与国外知名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其中57%为硕士以上联合培养项目,外方合作院校中世界前200 高校达到23%(数据来源: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显然,长三角地区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正在向规范化、全方位、多模式、深层次发展提速。尽管当前全球化出现了一股逆流,但优质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与共享趋势未变,随着国家战略布局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合力推进,“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将更加显著。

3 “十四五”时期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措施

新时期,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单是纯粹的向外输出,更是具有内外双重属性——国际化既要求高校广泛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要求提升内涵发展、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在地国际化。“在地国际化”是指在高等教育国际治理日趋明显的背景下,高校利用已有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国际学者、留学生、国外教材、跨境项目、多元课程与国际会议等——建设富有本土特色的国际性校园,为全体学生在校内提供接触跨文化与国际性事务的机会,进而实现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办学目标[7]。推进具有本土特色、顺应社会需求、符合全球潮流的国际化战略将是“十四五”乃至未来很长时间内我国高校实现全面国际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党中央“普惠全体”教育公平理念在高等教育的延续。

3.1 开展国际专业认证,助推新学科建设

借鉴美、英、德等国的教育理念,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导向,培育建设国际化课程群,推动高校的学科教育认证。积极引进国外教育认证体系和学科质量评价体系,对标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QAA)的教育质量评估认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国际教育课程,以教育认证为抓手,打破学科壁垒和专业框架,促进教育资源在不同学科间的共享与流动,推动文理交融和专业内涵建设。

3.2 建设国际教学科研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外合作办学参与方共同设计国际化教学与实践平台,推动外方教师来校开展专题研讨,加强组建联合教研团队,中外教师协作指导建立滚动式学习模式,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培养。与海外高校成立国际联合实验室,合作完成科研课题和发表学术论文,定期轮流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广泛开展科研合作与信息交流。借鉴外方学科知识体系和企业技能培养,中外共同打造优秀毕业设计项目,推动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3.3 改革英语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英语学习是认识世界、搭建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提升跨文化协作的保障线。高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应以OBE“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理念为导向,注重ESL“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教学”辅助ESP“专门用途英语”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广泛加入EAP“学术写作”的课程模块,倒逼英语教学向雅思、托福等国际通行的语言教育模型的转型。

3.4 坚持量质并举,提升来华留学教育水平

教育质量是来华留学教育的生命线。稳步发展来华留学本科教育、重点发展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严格招生审核、过程管理和评审制度,招收选拔有学业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来华留学生。积极推进全英文授课专业和英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留学生教育师资和管理队伍的水平,提升来华留学生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法律法规、国情校情和文化风俗教育,加大正面典型报道,做好毕业生校友工作,增强留学生对母校乃至中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5 打造在地国际化氛围,推进在地国际化保障体系

建立国际通行的现代大学运行机制,以国际视野来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提高全体师生对在地国际化战略的认同感。创新聘用模式,打破地域壁垒,关键岗位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实现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完善校园双语标识,常态化开展中外师生的交流活动和竞赛路演,优化面向用户的英文网页,营造国际化校园环境。以一元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丰富多元校园文化,以厚植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4 结语

这个时代是开放的时代,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国际化教育也一定会在这个时代大有作为。在此背景下,学校必须坚持开放办学,坚定不移地推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方面要勇于探索开放办学的新路径、新形式,积极打造重点项目;另一方面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部署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服从国家的外交工作大局。

[1] 教育部批准终止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2018-7-4).http:///jyb_xwfb/gzdt_gzdt/s5987//t20 _.html.

[2] 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官网,(2019-4-12).http:///jyb_xwfb/gzdt_gzdt/s5987//t12_.html.

[3] 关于孔子学院/课堂[EB/OL].[2020-9-30].http:///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htm.

[4] 金帷.国外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进展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13,35(7):73-78.

[5] 简·奈特 著.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变革与发展[M].刘东风,陈巧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 舒志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特征与启示[J].师资培训研究,1997(3):2-6.

[7] 张伟,刘宝存.在地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走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7(3):10-17,120.


文章来源:海外华文教育 网址: http://hwhwjy.400nongye.com/lunwen/itemid-45515.shtml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中国共产党论文_统计部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积极弘扬新时代苏区调查精神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海外华文教育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